客房预订
? 预订

酒店地图

酒店地图

新闻中心

中国户外无动力乐园发展现状和前瞻

发布时间:2019-09-08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与文旅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户外无动力乐园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游乐产品类型,并逐步形成与教育、与乡村、与景区、与度假、与IP等发展环境的多元结合。未来,中国户外无动力亲子乐园日益成为多元业态综合发展的“黏合剂”,越来越凸显“主题化”特色,并可能成为重要与精准的线上流量入口,但缺失标准等问题也在困扰行业的发展。本文尝试对我国户外无动力乐园的发展与演变进行梳理和展望,供相关行业的读者分享。

  一、中国户外无动力乐园行业的总体状况

  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游乐场”,户外无动力乐园,是指以无动力游乐设施设备为主要内容,以3-14岁儿童及其家长共同组成的消费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封闭运营并追求最终的盈利为目的,以有组织有导向性的游玩方式为行为特征的,具有独立商业意义的产品与服务的空间集成。国内无动力乐园的雏形可追溯到二十世纪80年代。在三十年的行业发展历程中,绝大多数“乐园”都是以“无动力类游乐设施的组合”形态而出现的,并不能真正称之为户外无动力“乐园”。真正独立运营的户外亲子无动力乐园,出现在2016年。成都松鼠部落作为这个模式的先行者,于2013年开始谋划,2016年正式建成落地。此后,全国范围内以长三角、京津冀两大城市群以及华中区域省会城市周边,出现了一批类似的项目。其中,能代表亲子户外无动力乐园发展水平的有:2017年10月1日开园,全国首个以亲子研学教育为特色的长沙贝拉小镇;上海迪士尼国际旅游度假区创新导入的季高兔窝窝亲子园,首次将亲子游乐社交作为产品打造理念;北京大美儿童世界,围绕儿童乐园构建了城市近郊休闲度假综合业态;中国首个田园综合体无锡“田园东方”项目内打造的拖拉机农场和植物大战僵尸乐园,为田园综合体发展植入了新的功能要素与IP化做法;2019年6月即将开园的、全国规模最大的珠海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的星奇塔无动力世界,将亲子户外无动力乐园与露营地融合发展。

  除上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之外,国内还有近千个小规模的“园中园”式户外无动力乐场,共同推动着将户外无动力游乐这一新兴文旅业态的普及与发展。

  (一)“无动力”概念的正式出现

  2011年12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GB/T27689  2011】《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国家标准》,201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正式为无动力类游乐设施确定名称和定义。无动力类小型游乐设施是指不带电动、液动或气动等任何动力装置的,由攀爬、滑行、钻筒、走梯、荡秋千等功能部件和结构、扣件及连接部件组成的,主要适用于3-14周岁儿童娱乐用的游乐设施。

  (二)无动力类游乐设施行业过渡到户外无动力乐园的时代背景

  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意识的不断提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消费市场的预期,新政将为儿童相关产业带来极大利好,盈石集团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补偿性生育高峰将快速有效地推动儿童消费升级,促进儿童产业加速发展,为儿童产业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需求基础。然而在这一群“80后”、“90后”父母为新一代消费主力人群的背后是对品质、体验、新潮、互动型户外“溜娃”空间的极度需求,亲子游市场热度持续上升,从而助力了户外无动力乐园的出现。

  另一方面,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与世界各国交流、经济往来、文化融合度越来越高,欧美许多无动力游乐设施世界顶级品牌纷纷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无动力类游乐设施行业和欧美行业领先品牌交流也愈发频繁,中国行业也不断地向欧美行业领先品牌学习、总结及合作,与欧美行业差距也在逐步缩小。这也为我国从简单堆砌无动力设施的“游乐场”发展到户外无动力乐园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这些有利因素都将带来户外无动力乐园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市场容量呈井喷式发展趋势。虽然有诸多利好因素,但仍有许多制约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急需解决。

  (三)我国户外无动力乐园蓬勃发展,但运营管理与行业标准严重滞后

  2015年之后,随着行业整体对用户体验的逐步关切,更多独立运营的“乐园”真正走向市场,正式揭开了户外无动力“乐园”的发展序幕。

  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以“户外无动力乐园”为特色开展经营的园区有近千处,单体投资为200万-2000万元。这其中,从立足设计服务的景观建筑公司到家族作坊式生产企业纷纷涌入市场,产品供给能力与质量参差不齐。

  从外行人看来,户外无动力乐园好看、好玩、投资低、落地快。然而,从专业角度来看,远远不止于表象看到的那么简单——户外无动力乐园存在很高的安全门槛,从设备的结构设计、配件质量、材质强度到设备间的安全距离把控、甚至小到植物选型等等,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与很高的技术含量。同样,由于户外无动力乐园多数服务于亲子家庭客群,且以户外环境为载体,在运营端的要求也非常之高。

  从设备本身安全来讲,中国较为急功近利,往往只快速模仿其外形,忽略其核心的结构设计及安全把控,这导致了国产设备的良品率非常低,返修率非常高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以保修期限来说,欧美年限基本上是2-25年,但中国通常的现状是免费保修1年。

  从行业法律法规来讲,欧美等发达国家执行的相关安全标准均为强制性执行。但反观我国,虽无动力类游乐设施行业在2012年6月1日开始执行【GB/T27689  2011】《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国家标准》,但遗憾的是,此标准为推荐型国家标准,而非强制认证。这导致了行业生产企业对国家标准不够重视,严重的甚至视而不见,产品随意生产,缺乏质量和安全意识,使得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不符合安全标准和粗制滥造的产品,这对行业主要使用人群儿童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隐患。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出台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强行业监管,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和整体水平。

  二、中国户外无动力乐园的发展趋势

  (一)“户外无动力乐园+教育”,理念突破、空间突破与课程突破

  户外无动力乐园是将儿童室内教育与户外教育连接起来的有价值的场所。户外无动力乐园将游乐设施充分地与自然场地结合,能够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创造性和独立能力。户外无动力乐园的发展除了与时俱进的不断更新游乐设备、丰富游乐主题外,还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回归教育,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性发展,重视儿童综合素质教育。

  一方面,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寓教于乐。运动技能、空间感和创造力是儿童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而户外无动力乐园为培养这些能力提供了最佳条件。户外无动力乐园与教育的融合,将打破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将枯燥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将儿童引入主动学习和创造探索中去,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身体协调性、创新能力及社交能力,从而寓教于乐。

  另一方面,构建户外研学体系,研发课程。户外无动力乐园与教育的融合形成了一种开放的教育方式,没有系统性的深度学习课程,户外无动力乐园只是停留在表层的儿童益智游乐,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通过有针对性地构建素质教育类、自然类、地理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实现研学课程的主题化、系统化,能实现户外无动力乐园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例如长沙的“贝拉小镇”通过将儿童训练、游乐的规划与场地地理资源充分融合,同时针对3-15岁儿童自主研发五大类儿童素质训练课程,促进儿童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造大型寓教于乐主题性户外亲子乐园,目前年接待量达到40万人,在户外无动力乐园与教育的结合尝试方面走出了初步的探索。

  (二)“户外无动力乐园+乡村”,强势导流、乡村再造与城乡共荣

  户外无动力乐园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儿童乐园,更是未来很多综合体项目的核心业态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区域引流的重要工具。随着亲子旅游市场的深度开发,打造系列个性化、情感化、休闲化、教育化的乡村亲子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新发展,户外无动力乐园与乡村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应运而生,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户外无动力乐园的亲子属性(家庭出行、停留时间较长等)将带动乡村旅游其他要素的发展,如餐饮、亲子住宿、农业休闲等,从而带动当地村民参与到旅游业态中,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其二,创新利用乡村资源,彰显当地特色。充分挖掘当地乡村文化元素,结合乡村环境,创新利用乡村的农作物、旧物、农业生产工具等乡村资源,通过抽象创意包装,融入现代游乐理念,把户外无动力乐园打造成强参与度的乡村游乐产品,从而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和体验性。

  其三,突出户外自然探索,丰富游乐体验。“自然、随性、淳朴、简约”是乡村亲子游最大的优势。在户外无动力乐园产品设计中,与乡村户外自然教育基地相结合,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心智发育需求的益智性乡村户外游乐设施,并将课堂知识与乡村自然相融合,引导孩子在玩乐中探索知识、快乐学习,丰富乡村游乐体验。

  其四,打造乡村社交平台,扩大亲子社交圈。乡村亲子游中家长期望之一是通过旅行孩子能够融入乡村,认识更多同龄伙伴。户外无动力乐园的强互动性可以作为家庭亲子社交基地和平台,同时建立家庭、学校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例如,以成都郫都区红光镇多利桃花源项目为例,项目以3000平米的无动力游乐园为载体,深度融入了多利农庄“从田园到餐桌”的有机农业种植理念与品牌优势,分为六个小组团,分别通过游乐体验表述了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的水环境、土壤改良、生物育肥、种子培育、生产管理及果实筛选等六大工艺流程。配合周边高端文化精品酒店、田园帐篷营地、国际萌宠乐园、一米菜园都市农场等产品,共同组成了一个具有鲜明乡村特色和强大引流能力的产品包。

  (三)“户外无动力乐园+景区”,业态创新、运营创新与产品迭代

  在中国文旅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推动下,户外无动力游乐设施因自身特性(游戏、互动、交流等)在主题乐园、景区等领域中扮演的角色逐渐加重。户外无动力乐园与景区的融合发展可以丰富传统景区游玩项目,有助于活跃景区游玩氛围,增强景区二次消费。

  首先,丰富景区游玩项目,升级游乐体验。户外无动力乐园与传统景区游乐项目的区别在于主动娱乐和被动娱乐。传统景区的游玩项目游客没有选择如何活动的权力,而无动力设施比如秋千、滑梯,玩法种类多样,因玩耍者不同年龄、不同心情、不同时段,可以创造出各种玩法,升级玩耍者的游玩体验。

  其次,构建社交游玩氛围,提升重游率。户外无动力设施能激发儿童和其他使用人群自身的运动天性,在游玩过程中加入互动、互助和共同达成目标的元素,通过激发玩耍者内心的成就感和自信,促进游客之间的互相挑战、竞争和交流,从而构建一个覆盖人群社交的游玩氛围,吸引顾客多次游玩。以成都蓝光水果侠乐园内的无动力游乐区为例,引入了先进的进口设备,同时结合水果侠乐园自身的文化特色与市场定位,打造了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大型组合设备,园区开业以来,已经累计接待游客量70万人,成为蓝光水果侠项目最具特色与人气的主题片区。

  最后,“小、轻、新”投入,常换常新。户外无动力乐园因其投资小、体量轻(对土地性质无要求)、产品新,较快的落地周期和极强的主题性,有助于传统景区快速实现内容更新,常换常新。

  (四)“户外无动力乐园+度假”,目的地升级、氛围营造与深度体验

  根据市场最新数据显示,80后家庭群体大多有带孩子出游度假的需求,更加关心儿童设施与服务等相关问题。在这类需求刺激之下,国内亲子度假市场迅速升温,针对亲子客群的“度假+乐园”形态的文旅产品层出不穷。户外无动力乐园与度假的融合可以提供满足全年龄层次共同参与游玩的亲子度假产品,构建生态型寓教于乐的家庭户外度假中心,打造家庭亲子一站式“轻度假”目的地。一方面,营造度假地场景氛围,延长游玩时间。根据不同年龄段对儿童活动空间及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充分利用无动力设施设备的结合,通过不同区域不同的主题来营造场景氛围,为大人及儿童提供场景沉浸式游乐体验,增强消费者黏性,最大强度增强顾客的停留时间和复购次数。另一方面,强化零距离亲子体验,促进亲子互动。在度假区域户外无动力乐园中,实施零距离亲子体验计划,设计以儿童为核心带动家长和孩子互动的游乐设施设备,提升家长的参与度,实现亲子互动。

  (五)“户外无动力乐园+IP”,IP资源变现、主题升级与运营掘金

  中国儿童乐园市场进入自由行时代,越来越强调乐园的品质与深度,强调个性化、差异化的游乐体验。户外无动力乐园逐渐在游玩项目上实现主题化,但内容缺乏更好的包装。作为儿童户外游乐和家庭互动项目,户外无动力乐园与整体文创IP的创新融合发展,应用全年龄层喜闻乐见的IP进行有效包装,或者融合自身文化、地域去新创IP、制造故事,乐园里有了IP主题,也就代表乐园有了灵魂人物,从而打造独一无二的亮点和特色,实现乐园与IP的共赢。

  其一,因地制宜,增加IP的线下价值。一方面与知名IP融合,乐园凭借知名IP自身吸引力获得流量,带动乐园人气;主题IP与游乐设备的融合可以更好的增加IP落地与变现途径。另一方面是与新创IP融合,在户外无动力乐园的设计中不再是单一的设备配置,通过融合地域文化新创IP,可以帮助游乐园打造品牌,凸显主题,达到差异化效果。因地制宜的选择与IP的融合发展,逐步发展整体文创产业,形成产业链,可以实现IP的线下价值与乐园的共赢发展。

  其二,深入融合,实现更好内容包装。IP与乐园的融合不仅仅应该是在设备外观上结合IP形象,更应将IP的文化内涵融入到乐园中去,将IP的故事足够深地融入,充分发挥出IP优势。一方面是硬性融合,即在设备场景营造方面与IP故事内容相结合,注重立体空间的布置,呈现IP故事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是软性融合,即让IP角色人物参与到户外无动力乐园的各项活动中去,如由IP角色带领儿童参与游玩,讲解乐园故事活动线索等。

  三、中国户外无动力乐园行业的创新探索

  (一)成为多元业态综合发展的“黏合剂”

  有人流,就有现金流;有人流,就有信息流;有人流的地方,就是各类业态争先恐后扎堆的地方。中国户外无动力亲子乐园本身强大的引流能力,不仅满足的了需求端不断增长的亲子家庭休闲度假需求,更在供给端为“新零售、新教育、新度假、新体育、新餐饮、新美业“等多种新业态提供了精准到达线下客户群体的渠道和方式。

  以中国户外无动力亲子乐园为关键吸引物,在其周边布局主题酒店、文创零售、儿童教育培训、青少年体育培训、亲子主题餐饮、文化娱乐乃至养生美容等多种新兴业态,将共同形成一个全新的“亲子家庭休闲综合体”。与以往依托城市中心大型室内空间不同,它将户外自然、生态、低租金、低能耗等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将极大的改善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二)凸显“主题化”特色

  回顾中国户外无动力亲子乐园3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形式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功能从简到繁、地位从配套设施到核心业态,如此这般的变化,无不说明了中国户外无动力亲子乐园始终伴随着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应运而变。

  未来5-10年,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将成为全世界最挑剔和最难以满足的,中国户外无动力亲子乐园假如仅仅满足于解决“功能性”需求,会变的越来越不合时宜。这时候,如何通过使用体验、文化融合、理念传达、IP与品牌的占位等方式满足使用者的“心理性需求”,必将成为决定企业与行业生死存亡的问题。

  “主题化”的过程,恰恰是能同时满足使用者“功能性需求”与“心理性需求”的重要方式。通过亲子无动力乐园,讲述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创造一处奇幻纷呈的主题场景、开展一次寓教于乐的课程。

  “主题化”将通过景观营造、设备包装、交互技术的深度融合,以乐园为“舞台”、以管理运营者为“导演”,以使用者为“演员”,每一次都带来触动心灵的体验,久而久之,就能将文化、理念、IP与品牌深深植入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心里。

  (三)可能成为重要与精准的线上流量入口

  5G技术在中国,正在以超乎普通民众想象的速度快速推进。在触手可及的未来,5G技术的快速普及,会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非常便捷的互联。中国户外无动力亲子乐园因其锁定的核心消费客群——以少年儿童为核心的亲子家庭客群——是最舍得花钱、最善于学习、最拥抱未来的客群。通过乐园内运用技术与设备和游玩方式的融合,能够轻易的把这个核心客群从线下乐园导入到线上移动互联网端口,从而形成非常精准的市场策略。

  通过乐园设备与服务的快速迭代、充分运用O2O思维来对资源进行整合,就能够相对便捷的形成庞大、高粘性、稳定的优质流量。基于这样的流量入口,会诞生出更多新的商业模式与爆款产品。

  四、户外无动力乐园行业的前景和展望

  (一)文化旅游产业市场未来空间巨大,户外无动力乐园将引领细分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提高,旅游行为已然大众化。2017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游客规模达50亿人次,中国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达4.6万亿元,国内旅游市场正大放异彩。从行业趋势看,中国的旅游业总量不断放大的同时,增速出现放缓的苗头并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市场空间仍然是巨大的,国民旅游的需求持续旺盛,同时也对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品质要求。

  在这样的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亲子游市场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十一小长假,亲子出游市场规模占到了国内旅游市场近30%的比重。然而,因为新的亲子出游客群有信息更新快、见多识广、知识素养高、对服务要求高等显著的群体性特征,过去二十年来建设落地并取得一定成功的存量旅游产品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新世代亲子家庭日渐拔高的品味和更加复合性的需求。新兴的户外亲子无动力乐园业态,因其高颜值、高品质、强体验、多功能、离城近、生态佳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亲子家庭周末节假日出游的热门选择。

  (二)人口结构调整带来巨大改变,户外无动力乐园天然契合亲子出游市场热点,将成为亲子游市场主力军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中国家庭的结构和消费方式也正在经历一场重塑。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人口增长率虽然为负,但是,新生儿中二孩出生数的占比已经达到了51%。到2018年,全国新出生人口达到了1500万人。中国的“90后”人口达到了1.75亿人,年龄在19-29之间,已经全面进入适婚年龄,并且大部分已处在适宜生育的年龄阶段。他们普遍高学历、高眼界,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所以呈现出显著的“重体验、重品质、追新潮”的消费特征。中产阶级崛起、旅游消费升级、二孩政策开放的叠加效应催生出庞大的亲子游市场,“带娃出游”已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消费趋势。数据显示仅2018年上半年,就有近40%的亲子家庭用户出游超过3次。

  从百度搜索指数我们可以发现,2017-2018年间,“亲子游”话题的搜索量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分散特性。不再仅仅集中于7、8月份的暑假期间,3、4月份的搜索量同比增长接近30%和70%,由此可见,随着亲子出行的不断普及,错峰出行、日常出行、周末出行已经成为亲子游的常态,甚至在全年的时间跨度下都能保持相当的热度。展现了亲子游市场对文旅消费的强大拉动力。

  从消费习惯上看,呈现出如下几个新特征:其一,由以孩子为中心,发展到合家欢。这一现象在“90后”受访者和一二线城市的父母之中尤其流行。他们认为在携带年幼的孩子出游时,在认同以孩子的需求作为消费决策的关键依据的同时,认为家长在出游过程中的需求也应该得到尊重,甚至希望有亲子双方共享的产品形式,能够让双方都从出游行为中有所收获。其二,认为带孩子出来玩,花钱不是问题。近五成的受访者表示,全年的亲子出游活动花费的金钱在人均5000元左右,甚至有18%的消费者每年亲子出游的人均消费超过了10000元,只有不到20%的消费者表示这一数据在3000元以下。其三,幼儿家庭以休闲为主,大童家庭以游学为主。带着0-3岁孩子的家庭,更倾向于选择风景优美的乡村、农家乐与海岛。4-12岁的年龄区间里,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文化科普类、修学体验和动植物认知等产品。更多追求“寓教于乐”,在玩中学,收获知识与快乐两不误。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与消费行为特征之下,亲子无动力乐园产品恰好能够最大程度的契合所有需要:一是通过落位于城市近郊优良生态环境中的乐园,用最低的时间成本解决城市亲子家庭平时户外活动时间短,缺少对自然的认知与接触的问题;二是在通过专业游乐设备满足儿童的游乐天性之外,通过专项课程的设置满足寓教于乐的学习需求,同时关注到父母休闲的需求,为家长设计活动和课程,以保证孩子玩乐的同时,父母也能得到休闲放松和舒适体验。

  (三)城市化与逆城市化浪潮叠加出现,户外无动力乐园必将融合城乡发展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显示,到2018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城镇化率)达到了59.58%,接近60%。相比1978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时的17.9%,增长了42个百分点。虽然在短短的40年间取得了这样的发展成就,但是距离发达国家75%的城市化水平依然有15%左右的发展空间。

  在中国的城市化率不断提升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片面追求城市面积扩张、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发展弊端:城市公共空间较少、城市绿地率较低、城市污染严重、城市人口密度过大等。这些都导致了在广大城市中,适合亲子活动的户外空间十分稀缺。周末节假日,大量的亲子家庭涌入公园绿地、博物馆、游乐场、商业购物中心等空间,导致这些场所人流密度非常大,作为使用者的亲子家庭在其中并未收获良好的消费体验。久而久之,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已经不知道如何与户外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这也是他们童年中巨大的遗憾。

  这样的现实需要,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居民之中已经开始催生出逆城市化的思潮,伴随各大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升,人们开始涌入城市周边的乡村、农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生态空间中。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城市周边户外产品的更新速度,整体产品呈现出两个极端:要么采取保护性开发的策略,好山好水好无聊;要么采取急功近利的开发方式,过度迎合市场的诉求,产品呈现出粗糙、丑陋,经营不可持续。

  在这种城市化与逆城市化浪潮交相作用的发展环境之下,可以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的亲子无动力乐园就将天然的承担起满足市场需要的作用。一方面,以高标准、高颜值、现代感、设计感体现城市化带来的理性之美,并将其导入城市核心区之外的生态空间;另一方面,以环保节能的无动力性能、高参与度的游乐方式、与生态空间的形态可通过主题性设计实现高度融合,从而更加充分的将自然之美提供给城市消费人群加以体验。

  (四)国家全面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要求,户外无动力乐园将被赋予更多产业功能

  从2016年开始,国家开始培育以产业发展为驱动力的特色小镇,国家、省、市三级都设立了相应的评选标准与扶持资金。2017年,田园综合体作为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得到国家层面的倡导与推广。国家所倡导的这两种方式,有别于城市空间的发展,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城市思路的延续——通过产业导入驱动区域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中国乡镇的发展质量、改变中国乡镇的发展面貌。

  然而,进入2019年,以成都秀丽东方、北京洼里乡居楼、北京蟹岛度假村等休闲农业项目因为土地合规问题接受有关部门查处,被迫部分拆除或关停整顿。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特色小镇地产化、产业发展空心化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从这样的现象不难看出,在全国范围内土地政策监管日益严格的今天,管理者希望达成的目标是土地空间的精细化开发与高效益开发,这样的目标恰恰有赖于产业要素的有效植入与长效发展。

  摆在投资者与管理者面前的解决方案只有两个:一是结合当地产业基础或资源条件,将单一产业发展到极致,形成独特的竞争性壁垒,然后通过贯通产业链环节,吸纳更多的产业要素和产业人口,最终提升区域发展质量;二是通过引领性的产业要素——例如文旅产业与休闲产业要素——的导入,先将消费人流与产业人口导入,再搭配不同的业态共同形成完整的产业融合发展闭环。方案一需要较长的过程,方案二则更注重产业要素之间的匹配与整合。

  从这个角度来看,户外亲子无动力乐园作为文旅产业与休闲产业的新业态,对城市人口有非常强烈的吸引力,完全有条件作为城市近郊的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产业解决方案的启动性项目引入,通过将亲子游乐与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民俗文化的融合表达,将城市消费客群引入城市近郊的乡镇空间,同时也引入各种合作业态,形成立足乡村、服务城市、提升环境、导入资本、增加就业、传承文化的平台与载体,真正助力产业融合与城乡融合的实践。